武汉市江汉区:全域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
总部经济汇聚,纳税“亿元楼”占武汉市三成;集聚态势凸显,建成4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;转型升级加快,超前布局数字经济,赋能传统产业,新型业态、模式蓬勃发展……武汉市江汉区以最小的国土面积,创造了人均最高的GDP、最大经济增长贡献率。
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?
“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,瞄准‘新质生产力’,以‘数字’赋能,坚持全域数字化转型,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、武汉篇章中,展现江汉担当。”武汉市江汉区委主要负责人说。
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
“江汉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核心优势是多年来一直在奔跑、不断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。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红利,改变了城市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形态。汉正街曾是典型的' 亿元街',而现在全区发展‘亿元楼’,我们的经济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变化验证了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。”
数字经济,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、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。近年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,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。
从获批“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”,到跻身十大“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”,江汉区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,对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探索,从未止步。第三产业占比达95.2%、率先从调结构中寻找新动能。
在产业发展上,江汉区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要求,在既有的金融、商贸流通、能源和信息通讯四大板块的基础上,继续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、数字经济。构建了总部经济引领、数字经济赋能,以现代金融、商贸物流、商务服务为主导产业,以信息技术、文化创意、智能建造、生命健康、绿色低碳为新兴产业的“235”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江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,“对于江汉而言,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,寻找更多的机遇。”
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该区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增长。其中,以信息技术、商务服务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,其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营收增速位居中心城区第三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江汉区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已达64.6%,比“十三五”末提升了4.5%。
协同转型统筹“产城人”融合发展
“在产业、城建和人这三个方面,产业最具牵引力和带动力。‘产’‘城’‘人’三篇文章必须协同书写,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区功能提升和人口结构调整。”
近年来,江汉区围绕“产城人协调发展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区转型升级,这给江汉带来了一系列变化,不只体现在经济密度增加,城区功能品质也在持续提升。
去年底,住建部印发《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(第一批)》,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八古墩社区成为湖北唯一入选全国首批10个完整社区样板名单的社区。
江汉区老旧小区多、基础设施陈旧,长期以来存在城市管理水平不精细、规模化作业效率不高、资源服务碎片化等问题。像八古墩社区这样呈现老年人多、居民小区构成多样特点的社区很多。2020年,该区统筹“产城人”融合发展,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城区协调发展,以市场化方式解决治理难题,启动物业城市改革试点,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打包服务。
与此同时,江汉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,由区属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收购老旧小区二手房,统一改造为分散式青年人才公寓,有效改善老旧小区人口和消费结构,提升社区活力。
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江汉区年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全市中心城区前列。近五年,江汉区共吸引了超20万毕业大学生前来就业,城区人口结构得以优化调整,同时也为许多老旧小区带来了更多青春活力。
全域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
“地有界、新无限。我们要在无限的数字经济空间中,充分利用江汉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,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。”
传统的燃气管道巡检,量大、效率低,且记录繁琐。在武汉,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的“燃气巡检链上监管”系统,可对供气企业巡检数据进行高效、低耗、可信监督。
最近,由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、武汉市数据局申报的这一案例,作为湖北唯一项目,入选国家数据局发布的“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”。
这样的成绩对江汉区实属不易。作为没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区,江汉区聚焦“网”“云”“智”“链”“数”五大领域,全面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,深度挖掘大量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的价值,从需求端发力,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。
面对全域数字化转型带来的“换道超车”新机遇,江汉区乘势而上,与长江产投达成“双百亿”战略合作,设立3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,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数字核心产业发展;2022年成为武汉建设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核心承载区;建成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区、中国电子数字产业总部示范区、圈外区块链融合创新产业园等数字产业楼宇……
当前,江汉区正一体化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。未来还将继续推进以“用”为导向的科技创新,瞄准人形机器人、元宇宙等细分领域精准发力。(江轩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推荐阅读
- 评论
- 关注